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接受孩子說出真心話~~荳芽的「始皇節」

接受孩子說出真心話~~荳芽的「始皇節」2010/07/22 57




荳芽每天要在聯絡簿上寫一則小日記,這是固定的作業。荳芽的老師不指派題目,她讓孩子自己決定主題,聽說畫畫也可以。生活夠豐富的孩子很輕易可以從生活裡選擇一則最感動自己的事件書寫,因為寫的是自己熟悉的事,往往很能激起孩子的寫作動機;日子裡充斥了功課和評量而沒有其他的孩子,在這項作業裡,或許有機會讓老師和父母察覺到他們的苦悶和貧乏。

如果這項作業的執行方式是老師每天指派一個題目,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一訂題目就把孩子的思維框住了,孩子開始臆測「怎麼寫才能自老師那裡拿到高分或肯定」;很多題目,在孩子心底其實也早有標準寫法了──他們寫大人認為對的事、他們寫未經生活驗證卻日日聽聞的大道理、他們寫自己不是很了解但背得滾瓜爛熟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孩子們獨獨不寫的是──自己的真心話。

因為他們擔心不被認同、害怕被糾正。

所以,孩子愈大,我們發現怎麼大家都講一樣的話、作文寫得也都大同小異。

上個星期,荳芽的小日記寫了一則她對秦始皇的看法。她寫著:「人們都說秦始皇是惡霸、暴君,我卻覺得秦始皇很偉大。因為他統一中國後,規定車同軌、書同文,還統一了度量衡,減少人民交易和相處的紛爭,對於國家的文明建設有很大的貢獻。我覺得應該有一個『始皇節』來紀念他……」

我一看,覺得很好玩。問荳芽:「妳知道為什麼大家說他是惡霸嗎?」

「因為他焚書坑儒。」小四還沒唸到這些歷史,荳芽的班上有一位同學媽媽每週到她們班上講中國歷史,這些都是她聽故事聽來的。

「妳覺得這些不算惡事?」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做了壞事就完全不提他做過的好事。」

我笑笑,不再提問。在她的聯絡簿上簽名。

隔天,我再看荳芽的聯絡簿。老師在她的始皇節那一段回應了「good!」。

我想荳芽的老師想的跟我一樣,我們不急著告訴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其實天曉得誰的論點算對、誰的又算錯?),我們比較願意鼓勵她說出自己的真正想法。

若要我老實說,我其實是覺得小學的家庭作業能免則免,與其讓孩子花了大把時間抄抄寫寫、不思考,倒不如給他們時間胡思亂想,踏實的生活。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譚,荳芽還是像其他台灣孩子一樣每天寫作業。好吧!既然我們要花時間寫作業,我不希望這段時間白白浪費了。我期望從作業裡,荳芽還是可以得到學習及思考的機會。

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我們得讓孩子感受到「妳是可以說妳真正想說的話,妳也可以把妳心裡的感受大大方方的寫出來」。孩子願意呈現真實的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可能犯的錯誤;不掩飾真實的自己,是自我肯定,也才有可能自我精進。成長,是一個漫長過程。每一個時分,都願意忠實的面對自己,自然會察覺到自己經過歲月和歷練後的改變。二十歲時再回頭看看十歲的自己,你會知道自己現在和當時是怎麼一回事……

前一陣子,荳芽的社會課本有一課討論到「老年生活」。你知道的,課本上會說「人老了是自然的事」、「我們要勇敢的面對老年、活出有意義的老年生活」……這些道理當然都是好的,但好的道理對一個人能不能起作用,差別還在於這個道理僅是嘴上說說而已、還是自己真正深刻體會過而信仰不移的。

荳芽在面對「你如何看待老年生活?」之類的題目時,她寫:「我怕老,也不要變老,我也不要爸爸媽媽變老。人老了,就會生病、會死,老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有時候我開玩笑說我老囉,荳芽立刻會紅著眼眶糾正我:「妳沒有老!妳不要說妳自己老了……」

我可以理解十歲的她還沒辦法接受人(尤其是她自己和她愛的人)會變老這個事實。她寫的答案是她內心真正的感受。她害怕。

勇敢無畏,是我們期望自己和孩子面臨人生的萬般無奈時,可以有的態度。但我們一把年紀了,可能都還做不到對生老病死無罣礙,怎麼忍心強求一個十歲的孩子參透這一切呢?

所以,我可以接受荳芽寫這樣的「不標準答案」。

那麼,問題來了。我知道有些媽媽要問我如果這是考試,妳要不要這個分數?

我真心的期待任何一位老師都不要以這樣的兩難來難為孩子。只要你把眼光移往大自然,你會看到任何一種生物的成長都需要時間來走完所有該經歷的生長步驟,孩子也是,十歲有十歲該有的體驗、感受,十歲的孩子可以說她這個年紀該說的話,不應該因此被挫折、被否定。當然,更不應該因此被扣分。

荳芽很幸運,她上學後、一路以來遇見的老師都沒有因為她說出真心話而否定她。萬一不這麼幸運,我想她的答案應該還是她自己的真正想法吧。因為,她一向都知道,她不需要對我交待她考幾分、也不需要爭取所有人認同。她需要負責的對象,永遠是自己而已。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註:俄國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一句名言:『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這裡修完所有學分的話,在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不能超越與突破呢?』 『一所最好的大學』」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大陸天津一中高三學生安金鵬,在阿根廷舉行的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榮獲世界第一名金牌,為大陸天津歷史寫下新頁。這位十九歲數學奇才的成功,是因為他讀了一所最好的大學。 管他台灣的大學列不列入世界一百大,大家看了下面安金鵬的自述,就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大學。嗚…嗚…嗚….真感人………。===========================================================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是我離家去北京大學數學研究院報到的日子。裊裊的炊煙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舊的農房上升騰。跛著腳的母親在為我捍麵,這麵粉是母親用五個雞蛋和鄰居換來的,她的腳是前天為了給我多籌點學費,推著一整車蔬菜在往鎮裡的路上扭傷的。端著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撫摸著母親腫得比饅頭還高的腳,眼淚一滴滴滾落在地上… 我的家在天津武清縣大友岱村,我有一個天下最好的母親,她名叫李艷霞。我家太窮了。我出生的時候,奶奶便病倒在炕頭上,四歲那年,爺爺又患了支氣管喘和半身不遂,家裡欠的債一年比一年多。七歲那年,我上學了,學費是媽媽向人借的。我總是把同學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用線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乾淨,再接著用,媽媽心疼得有時連買鉛筆和本子的幾分錢也要去向人借。不過,媽媽也有高興的時候,不論大考小考,我總能考第一,數學總是滿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愈學愈快樂,我真的不知道天下還有什麼比讀書更快樂的事。我沒上小學就學完了四則運算和分數小數;上小學靠自學弄懂了初中的數理化;上初中也自學完了高中的理科課程。 一九九四年五月,天津市舉辦初中物理競賽,我是市郊五縣學生中唯一考進前三名的農村小孩。那年六月,我被著名的天津一中破格錄取,欣喜若狂地跑回家。沒想到,把喜訊告訴家人時,他們的臉上竟堆滿愁雲﹛﹛奶奶去世不到半年,爺爺也生命垂危,家裡現在己欠了一萬多元的債。我默默回到房中,流了一整天的淚。晚上,聽到屋外有爭吵聲。原來是媽媽想把家裡的那頭毛驢賣掉,好讓我上學,爸爸堅決不同意。他們的話讓病重的爺爺聽見,爺爺一急竟也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安葬完爺爺,家裡又多了幾千元的債。我再不提念書的事了,把「錄取通知書」疊好塞進枕套,每天跟媽媽下田幹活。過了兩天,我和父親同時發現﹛小毛驢不見了!!爸爸鐵青著臉責問媽媽:「你把小毛驢賣了?你瘋了,以後盤莊稼、賣糧食你去用手推、用肩扛啊?你賣毛驢的那幾百塊錢能供金鵬念一學期還是兩學期…?」那天,媽媽大哭,她用很兇很兇的聲音吼爸爸:「娃兒要念書有什麼錯?金鵬考上市一中在咱武清縣可是獨一無二呀!咱不能讓窮字把娃兒的前程給耽誤了。我就是用手推、用肩扛也要給他念下。」 捧著媽媽賣毛驢得來的六百元,我真想給媽媽下跪、磕頭。我太愛念書,然而這一念下去,媽媽又要為多少難,吃多少苦?那年秋天我回家拿冬衣,發現爸爸臉色蠟黃,瘦得皮包骨似地躺在炕上。媽媽若無其事地告訴我:「沒事,重感冒,快好了。」誰知,第二天我拿起藥瓶看上面的英文,竟發現這些藥是抑制癌細胞的。我把媽媽拉到屋外,哭著問她這是怎麼回事,媽媽說自從我上一中後,爸開始血便,一天比一天嚴重。媽媽借了六千元去天津、北京一遍遍地查,最後確診為腸息肉,醫師要爸爸儘快動手術。媽媽準備再去借錢,可是爸爸死活不答應。他說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只借不還誰還願意再借咱呀?那天,鄰居還告訴我:母親是用一種原始而悲壯的方式完成收割的,看的人直掉淚,大家也自身難保。她沒有足夠的力氣把麥子挑到場院去脫粒,也無錢雇人幫忙,她是熟一塊割一塊,然後再用平板車拉回家,晚上院裡鋪一塊塑料布,用雙手抓一大把麥穗在大石頭上摔打…三畝地的麥子,全她一個人,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著割,膝蓋磨出了血,走路時一顫一顫的留下血跡……不等鄰居說完,我便飛跑回家,大哭道:「媽媽,媽媽我不能再讀下去了呀…」媽媽最終還是把我趕回了學校。 我的生活費是每個月六十到八十元,比起別的同學的兩百至兩百四十,實在少得可憐。可只有我才知道,媽媽為這一點點錢,從月初就得一分一分地省,一元一元地賣雞蛋、蔬菜,實在湊不出時還得去借個二十、三十。而她和爸爸、弟弟,幾乎從不吃菜,就是有點菜也不用油拌,只舀點醃鹹菜的湯攪和著吃,不知吃了多少年。媽媽為了不讓我餓肚子,每個月都要步行十多里路去給我批發方便麵渣。每個月月底,媽媽總是帶著一個鼓鼓大袋子,千辛萬苦地來天津看我。袋裡除了方便麵渣,還有媽媽從六里外一家印刷廠要來的廢紙(那給我做計算紙的)和一大瓶黃豆辣醬、鹹芥菜絲,以及一把理髮的推子。(天津理髮最便宜也要五元,媽媽要我省下來多買幾個饅頭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一在食堂連青菜也吃不起的學生,只能買兩個饅頭,回宿舍泡點方便麵渣就著辣醬和鹹菜吃;我也是唯一用不起稿紙的學生,只能用一面印字的廢紙打草稿;我還是唯一沒用過肥皂的學生,洗衣服總是到食堂要點鹼麵將就。可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我覺得媽媽是一個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我無上光榮!
剛進天津一中的時候,英語課就把我聽懵了。母親來的時候,我給她說了怕英語跟不上的憂慮,誰知她竟一臉笑容地回答:「媽只知道你是最吃苦的孩子,媽不愛聽你說難,因為一吃苦便不難了。」我記住了媽媽的話。我有點口吃,有人告訴我,學好英語,首先要讓舌頭聽自已的話,於是我常撿一枚石子含在嘴裡,然後拚命背英文。舌頭跟石子磨呀磨,有時血水順著嘴角流了下來,但我始終咬牙堅持著。半年過去了,小石子磨圓了,我的舌頭也磨平了,英語成績進入全班前三名。我真感謝母親,她的話激勵我神奇地跨越了這個大學習障礙。
一九九六年我參加全國奧林匹知識競賽天津賽區的比賽,獲得了物理一等獎和數學二等獎,將代表天津去杭州參加全國物理奧賽。「拿一個全國一等獎送給媽媽,然後參加世界物理奧賽去。」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把喜訊和願望寫信告訴了母親。結果我僅得了二等獎,我一頭栽在床上,不吃不喝,儘管這已是天津市參賽者中的最好成績,可要報答含莘茹苦的母親,實在不夠啊!回到學校,老師們幫我分析失敗的原因:我總想數理化全面發展,主攻項目太多而分散了精力。如果我現在攻數學,一定能上。
一九九七年一月,我終於在全國數學奧賽中,以滿分的成績獲得一名,進入國家集訓隊,並在十次測驗中奪魁。按規定,我赴阿根廷參加比賽的費用須自理。交完報名費,我把必備的書籍和母親做的黃豆辣醬包好,準備工作就結束了。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看我依然穿著別人接濟的,顏色、大小不協調的衣服,打開儲藏櫃,指著袖子接了兩次,下襬接了三寸長棉衣和那些補靪拽補靪的汗衫、背心說:「金鵬,這就是你全部的衣服啊?」我不知所措,忙說:「老師,我不怕丟人。母親總告訴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穿著它們就是去美國見柯林頓也不怕。」
七月二十七日,奧賽正式開始。我們從早上八點三十分到下午兩點,整整做了五個半小時的試題。第二天公布成績,首先公布的是銅牌,我不希望聽到自己的名字;接著公布銀牌,最後……公布金牌,就是我!!!!我喜極而泣,心中默默喊道:「媽媽,你的兒子成功了。」我和另一位同學在第三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分獲金銀牌的消息,當晚便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中央電台播出了。八月一日,當我們載譽歸來時中國科協、中國數學學會為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此時,我想回家,我想儘早見到媽媽,我要親手把燦爛的金牌掛在她的脖子上…那天晚上十點多,我終於摸黑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開門的是父親,可是一把將我緊緊摟進懷裡的,依然是我那慈祥的母親。朗朗的星空下,母親把我摟著那樣緊…我把金牌掏出來掛在她脖子上,暢暢快快地哭了。
八月十二日,天津一中堂裡座無虛席,母親和市教育局的官員及著名的數學教授們一起坐上了主席台。那天,我說了這樣一席話:
「我要用整個生命感激一個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親。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婦,可是她教給我的做人的道理卻可以激勵我一生。高一那年,我想買一本「漢英大詞典」學英語。媽媽兜裡沒錢,卻仍然答應想辦法。早飯後,為了買一本辭典,媽媽借來一輛架子車,裝了一車白菜和我一起拖到四十里外的縣城去賣。到縣城時已快中午了,我早上和媽媽只喝了兩碗紅薯玉米稀飯,此時肚子餓得直叫,真恨不得立刻有買主把菜拉走,媽媽還是耐心地討價還價,最後終於以一角錢一斤成交。兩百一十斤白菜應換來二十一元,買主只給了二十元。有了錢我想先吃飯,可是媽媽說還是先買書吧!這是今天的正事。我們到書店一問書價,要十八元兩角五分,買完書只剩下一元七角五分。媽媽只給了我七角五分零錢去買了兩個燒餅,說剩餘的一元錢要攢著給我上學花。雖然吃了兩個燒餅,等我們娘倆快走完四十多里的回家路時,我已經餓得頭暈眼花了。這時才想起,我居然忘了分一個燒餅給母親,她餓了一天,為我拉了八十里路的車。我後悔打了自己的耳刮子,母親卻說:『媽沒多少文化,可是媽記得小時候老師念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你要是能在這個學堂裡過了關,那咱天津、北京的大學就由您考哩。』
媽媽說這話的時候不看我,看著那條土路遠處,好像它真的可以通向天津、通向北京一樣。『我聽著聽著就覺得肚子不餓了,腿也不痠了…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那我就要說,我的農婦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台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濕潤了,我轉過身,朝我雙鬢已花白的母親,深深地鞠躬……。大家如果還認為貧困不算是最好的大學,那最好的大學就是各位看倌偉大的母親!!註:俄國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一句名言:『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如果你能夠在這裡修完所有學分的話,在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不能超越與突破呢?』 『一所最好的大學』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不要剝奪孩子白手起家的機會

不要剝奪孩子白手起家的機會
「我遇過客戶的兒子,明明都35歲了,卻整天賴在家裡不出門,因為他只要工作得很工作,父母就會心疼,要他辭職回家,準備當接班人,結果搞到整個人完全失去鬥志。還有人主動幫小孩買房子買保險,卻又忍不住掛在嘴上邀功,彷彿害怕小孩不知道自己的苦心,造成孩子不願多做努力,變得意志消沉。」李佳蓉語重心長地表示,這些父母都不知道,你們正在剝奪孩子白手起家的機會。她回想起大兒子在25歲那年買房子的痛苦與掙扎,自己也曾經差點就忍不住要出手幫忙了,但她隨即轉念一想,白手起家的機會可能一生就那麼一次,也許當下充滿挫折,但是只要能熬過去,他所獲得的自信與成就感,卻是多少錢都換不到的。因此她選擇相信兒子,鼓勵他堅持下去。李佳蓉所抱持的觀念是,「錢不能取代父母,父母也不要妄想可以用錢陪伴小孩一輩子。許多父母會用錢去討好孩子,其實是怕小孩以後會恨他、不愛他、不願意孝順他。說穿了,到頭來還是為了自己。」李佳蓉相信,小孩是生命的延續,因此她教育小孩的目的,是為了替這個世界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而不是為自己,更不期望小孩來照顧她的晚年。而且,如果每一代都願意為自己負責,一代就會比一代強。當你的小孩願意為這個社會付出貢獻時,他就會心甘情願對你好。這樣的愛,才是無價。本文章轉載自「《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八月號」想知道更多全球潮流資訊請上

富媽媽與小孩的金錢難題


歐洲女首富、法國萊雅集團(L'Oreal)繼承人莉莉安‧貝登寇(Liliane Bettencourt)因為大手筆餽贈友人價值上億歐元的現金與禮物,被女兒告上法院。儘管貝登寇夫人一再表示,她擁有自由支配財產的權利,卻依舊無法獲得女兒諒解。事實上,近年來在台灣,也逐漸出現不少兒子向父母索取金錢未果,進而產生暴力行為的社會事件。甚至有不少就業輔導員表示,許多已成年的小孩仗著父母經濟實力雄厚,既不出去工作,也不在家裡幫忙,抱著一副準備賴著讓父母養,或等待接管日後財產的心態,變成終日無所事事的尼特族。難道,這是造成「富不過三代」的最大原因!?不過在股神華倫巴菲特的字典裡,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富不過三代」這個名詞,因為他不曾考慮過要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小孩。在他的兒子,彼得巴菲特所出版的書中曾提到,彼得巴菲特在19歲那年從華倫巴菲特手中得到一筆「足夠追逐自己的夢想,卻不夠安享清福過一生」的金錢,因此後來他決定使用這筆錢,成立個人音樂工作室,憑藉自己的音樂專長,靠接案子謀生。多年以後,彼得巴菲特不僅榮獲美國電視艾美獎的肯定,更成為好萊塢知名的音樂人、作曲家和製作人。他雖然比其他年輕人幸運,擁有來自老爸的支持,卻也因為他的老爸決心將日後財產捐出去,讓他沒有後路可退,只能靠自己努力前進。
金錢期待不對稱 就會產生衝突
很多人以為「富不過三代」是子孫不爭氣所造成的結果,但是看在曾經連續13度榮獲堪稱保險業奧斯卡獎,擁有保險天后美名的李佳蓉眼中,卻認為父母的金錢教養方式才是最大的癥結所在。
富媽媽與小孩的金錢難題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花錢要有理 省錢不能沒道理

花錢要有理 省錢不能沒道理
「父母的堅定很重要,因此當你訂定原則之後,絕對不能有一分鐘的動搖。」李佳蓉表示,她的規矩其實並不多,該給小孩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基本開銷也從不匱乏。但是,從小孩開始認字懂事時,她就訓練他們養成記帳的習慣,上了國中之後,申請零用錢或額外開銷則必須說明用途、寫簽呈。比如說,她給兒子一千元的預算購買體育課所需要的球鞋,但是兒子卻想買當時最流行的喬丹鞋,足足超過預算的兩倍。這時候,兒子必須主動說服她,為何要花兩倍預算買下這雙鞋。「我不接受趕流行,或是同學有我也要有的說法,我希望他可以認真去思考想要和需要的差別性,同時,慢慢讓他們瞭解,花錢必須花得有道理。」她說,後來兒子成功以這雙鞋具有保護雙腳的優良設計質感,獲得她的同意。僅管她知道,這明明是店內最貴的一雙鞋,她也付得心甘情願。她強調,父母不能因為怕浪費,省錢省過頭,省到連基本的用途都忘了,結果反而會造成小孩的自卑感。為了增廣小孩的見聞,她曾安排豪華旅遊行程,帶小孩搭頭等艙,前往香港半島酒店居住,見識最貴的飯店、享受頂級下午茶……等經驗。而在過程裡,她總是不厭其煩地跟小孩分享細節,如半島酒店為何如此有名、米其林餐廳的美食為何備受讚譽。不過,如此奢華享受僅此一回,往後的旅遊又回歸到平民路線。「我的目標是培養小孩成為全方位的生活家,因此,他必須要有見識,全方面地去體驗不同生活的樣貌,感受不同價值的差異性。所以我只讓他們體驗一次,這樣他才能學會自己去判斷,長大之後,他要追尋的是哪一種生活方式,他會自己在心裡編織夢想的藍圖。」李佳蓉說,賦予孩子追尋夢想的動力,也是一種財富。
對每一分錢負責,就會對自己負責
從不改變立場的李佳蓉,在執行懲罰時,也絕不寬容。她明言規定,每一筆零用錢的剩餘款項都必須繳回,否則將以雙倍懲罰。舉例來說,她曾經給大兒子五百元去買20元的零食,但是大兒子卻忘了把找回的480元全數奉還。隔天,她就向大兒子追討960元。她是個一言九鼎的母親,這麼多年以來,她的小孩也不敢心存僥倖。記得還有一回大兒子弄丟了她的手機,回家後哭得極其傷心,因為她兒子知道,必須將辛苦打工賺來的錢,拿去買兩支手機歸還給媽媽。「看他哭得那麼傷心,我也很難過。但是我不能心軟,我得讓他學會完全負責任,即使是一塊錢。因為人生只要一耍賴,就完了。」李佳蓉感慨地說,父母親一定會比小孩早死,因此父母要早點想清楚,自己不可能成為小孩子一輩子的依靠。就算留給小孩子再多的錢,他也不見得會珍惜,甚至會很快就花光。萬一當錢都沒了,你的小孩要靠什麼讓自己站起來?給小孩子負責任的能力,才是受用一輩子的本事。有趣的是,當她的兩個兒子愈來愈大時,反而認真去找打工賺錢的機會,因為他們認為,與其跟媽媽申請零用錢,要說明各種花費用途,實在太麻煩了,尤其是交了女朋友之後。因此,身為李佳蓉的大兒子,林世德從考上大學那一天起,就憑一己之力賺取生活費,在25歲那年買下人生的第一棟房子,在30歲時成為年薪百萬的保險業務員,更自行負擔籌備婚禮、度蜜月等所有費用,但他驕傲地說,「我靠自己贏得所有人對我的尊敬。」他不僅沒有怨言,反而跟母親培養出好朋友般的關係,他並坦承,自己從沒想過未來能得到多少財產,因為他知道母親早已下定決心捐贈財產給慈善團體。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美國的小學教育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二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那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的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傷。在中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國,他沒了負擔,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他笑著給我一句:「自由!」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也只能聽天由命。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一看孩子打在電腦螢幕上的標題,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於是我嚴厲地問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我聽了,連嘆息的力氣也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範圍可循,這次真可謂不著邊際了。兒子真誠地問我:「餃子是文化嗎?」為了不耽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費了一番氣力,我們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騰,兒子又是幾個晚上坐在電腦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專心致志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麼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無疑是把文章作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十頁,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一本本的參考書。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超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樣子,似乎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安排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感到驕傲,但是她為我們感到震驚。「是不是?」兒子問我。我無言以對,我覺得這孩子怎麼一下子懂了這麼多事?再一想,也難怪,連文化的題目都敢作的孩子,還有什麼不敢斷言的事嗎?
兒子六年級快結束時,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麼態度?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是作業,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已經能平心靜氣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學校和老師正式在這一個個設問之中,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讓孩子們學習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看著十二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次大戰戰史的樣子……。我想,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子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就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種動物的錄影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裡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就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獎學金。他曾對我說:「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之間的差異。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裡去施展拳腳了,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資訊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本文由【李世隆醫師】所提供(轉寄資料來源:潘)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教授
台灣的孩子一般沒有什麼機會玩,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現象很令人擔心。
我在陽明大學醫學院任教,我們有些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已經要去當醫師了。他可能有很豐富的醫學知識,可是還未必能面對,診療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心理壓力、道德壓力與生命課題。
有一些記者問我,為什麼我覺得我先生(曾志朗)的抗壓性很強,我想主要是因為他是在鄉下長大的,我們在美國結婚五年後,我才去他家,去的時候發現,鄉下長大的孩子童年快樂很多。
他曾經告訴我,他們常去溪裡面游泳,老師三令五申告誡,他們依然不改,於是老師趁他們游泳時把衣服拿走,他們只好在溪水裡等到天黑,拿著芭蕉葉,遮住重點部位,跑回家去,而媽媽當然早已拿著棍子 在門口等囉!
他拿到博士後,母親當選模範母親,他跟她說:「你怎麼能當模範母親?你在旗山鎮拿著棍子追著我跑,每個人都看見了!」
有快樂童年的孩子個性比較開朗,希望我們的教改,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快樂!
金絲雀如何學唱新歌
我的小孩八歲時回台灣,面對中西文化的異同,求學過程特別曲折。起先念嘉義民雄國小,後來因為語言、體罰等因素,適應不良,轉到台北讀北師附小。當時我在中正大學教書,由我母親照顧我的小孩。
我母親的教育觀念是舊式的:先做功課後玩耍。小孩一回到家,趕快把功課做完,以便玩耍,我母親一看說:「咦!那麼快就做完了?去複習!」小孩一聽,趕快去複習,正打算出去玩,我母親說:「複習完了,去預習!」
當時我母親常說:「現在三年級的功課怎麼那麼多呀?做到十點半還做不完!」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小孩是把功課攤開在桌上慢慢地做,我母親一離開,他就去玩,聽到腳步聲,他就趕快回到書桌前!
我發現這件事時,相當的擔心;由實驗知道,要改變一個壞習慣,需要花上十倍的力氣!金絲雀學會唱一首歌後,若要牠再學新的,牠會乾脆讓神經細胞死掉,第二年再長新的。
於是我試著說服母親,讓小孩做功課前先玩,結果我母親回答:「業,精於勤,荒於嬉!」她的六個女兒都讀北一女、台大,她堅持當新式教育還不知成效如何時,先用傳統教法!還說我小孩晚回國,起步晚,必須要「追上去」,所以安排他每周補習三天,小孩叫苦連天!
從「身心症」到愛上學
國二上,我的小孩得了「身心症」。早上七點鐘時,他的體溫開始上升,七點半時,燒到三十九度半;怕他做假,我家有很多溫度計,但是不管哪一支溫度計,量出來都是三十九度半,我只好打電話向老師請假。請假後,到了八點半,他準時退燒。
到了上學時間, 常常是我 先生抬頭,我抬腳,兩人合力把他拖上汽車,他一路上叫:「求求你不要叫我去上學!」聽了心中真的很不忍,我們為什麼會讓孩子讀書讀到這樣的痛苦?
進入美國學校三個禮拜後,「身心症」不藥而癒。他變得很喜歡去上學。他們老師早上七點鐘到學校,他想跟老師共進早餐,討論功課,所以早上不到七點,就挖我起床送他去上學,而我常是前一天做實驗做到半夜三更。
他對他的老師,那些肯幫他的老師,有說不出來的感恩和愛戴。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集郵,特別珍藏了一些東南亞各國獨立時發行的紀念郵票。小孩在學校上到有關國家獨立的課程時,向我借那些亞洲國家獨立紀念郵票,當作參考資料,帶去學校,結果被老師一誇獎,就把郵票送給老師了。我說:「不行啊,那是媽媽的珍藏。」我的小孩說:「可是我的老師更喜歡那些郵票!」
他的老師隔了四年沒有教他,去年在路上遇到,正值總統就職典禮前,孩子回來對我說:「老師說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就職典禮…」我們只有一張貴賓卷,孩子竟然跟我說:「你不要去啦,讓我的老師去!」
我可以感覺到,老師只 要對孩子有一些用心和付出,孩子就會非常感激,令人非常感動。
教小孩,要從動機下手。我覺得,我們的課本編得太淺了,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聰明智慧,以為以他這個年齡,只能了解某個程度。
皮亞傑有個實驗:五個彈珠排一排,有上下兩排,將第六顆彈珠加入下一排並將長度縮得比上一排小,問小孩哪一排彈珠比較多?結果小孩會說較長的那排較多。事實是-將彈珠換成巧克力後,實驗結果完全改觀,兩歲半的小孩都知道要拿下面這一排!
我們在小學二年級時,開始教整數概念,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問小孩:「小於一百的最大整數是多少?」小孩目瞪口呆,不知道媽媽在講什麼,眼看弟弟要挨揍,哥哥跑過來幫忙:「媽媽要給你一個紅包,裡面的錢不得超過一百塊,你要多少?」弟弟立刻說:「九十九!」
今天我們的教學不能與生活連在一起,小孩不知你在問什麼,這不代表他笨!
我先生以前要我兒子學中文,規定回到家裡不能講英文,要講中文。於是我的小孩每天 回到家,一腳站在門口就用英文把當天學校發生的事情講一遍,講完,進到家,就不講話了。他其實相當痛恨中文,可見體罰對一個孩子身心殘害之大,他到現在還不肯拿筷子,但是很會青蛙跳,可以跳完整個操場!
對於孩子,真的要了解他的心理,而且要有方式對待他。我後來讓他願意看中文,完全是從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著手,武俠小說嘛!講到最精采的地方,我就停下來說:「媽媽要去做實驗了。」他拉著我問,後來呢,後來呢,我就叫他自己去看。其實他並不能全看懂,自己用想像力填補了很多地方。
從了解到關懷到行動
我的小孩剛轉到美國學校時,上課第一天,老師發了十四本英文書,說是這學期要唸的,有哈波李的《梅崗城的故事》、賽珍珠的《大地》、史坦貝克的《人鼠之間》等。
這些書都蠻深的,我們的大學生都不一定會讀,何況九年級(相當國二)的孩子?我去問老師為什麼選這些書,老師說:「十四歲的小孩,肌力已經足以傷人,如果心智上不夠成熟、缺乏同理心的話,很可能做出令自己後悔一輩子的事情!我們必須在他青春期剛開始時,讓他的思想跟上,藉著這些不同人種受到不同待遇的書,教會他們『同理心』是什麼。」
《梅崗城的故事》和《奴隸船》是描述美國南方黑人所受的不平等境遇。我的小孩看完了這個故事,一直問我:黑人並沒有比較笨,為什麼會因為他的顏色就遭到歧視?他們以前在學校裡叫黑人Negro,但看完這些書後,就不再那麼叫了。《人鼠之間》拿過諾貝爾獎,主角是個智障的孩子。當時發生了喜憨兒烘焙屋被人潑餿水的事件,同學們看了書後,主動下山去幫忙喜憨兒清洗。
「因了解產生關懷,因關懷產生行動」,我在我小孩身上印證了這一點!
「閱讀」是無可取代的
我們的學校應該多提供課外書,因為看得懂的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知識,好像搭個鷹架,讓他自己走上去一樣。現在流行的多媒體教學,其實是不能取代閱讀的。
我小孩11年級時,老師要他們看《戰爭與和平》,要交報告的!但是書太厚,他去租錄影帶來看,看完寫報告交去,卻不知電影結局被導演改了。老師發現後,罰他再看一本《飄》。
這次他乖乖地看書寫報告,但是我覺得《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是經典作,很值得一看,就租來跟他一起看。小孩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他說郝思嘉是十六歲,怎麼可以由三十歲的費雯麗演?我說豈有此理,《戰爭與和平》的女主角是俄國人,奧黛麗赫本是美國人呢,你怎麼就看得下去呢?他說:「因為我是先看電影再看書,不管書中怎麼樣描寫,都是出現奧黛麗赫本的形象呀!要是先看書,電影中出現的影像跟我的想像不合,我就看不下去了!」
所以,看書時是自己的想像力,電影是導演的想像力,別人的想像力會阻礙自己發揮想像力!
聽演講,如果你不了解背景知識,聽完後,所得有限;閱讀卻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一再反覆。從實驗結果可看出,閱讀在大腦的神經機制上,電流所顯示的深度是不同的,而且影響神經之間的連結密度,我們現在所界定的聰明才智便是指這密度而言。
電流是不會中斷的,例如路上看到小學同學,你不記得他的名字,但幾天後,你突然坐起來,想到了他的名字。電流被激發之後一直走著,連結越密,創造力便越強。
有創造力才有未來
我們的未來,就在下一輩的創造力上,如果我們將腦力封鎖住、沒有創造力,我們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北縣某國小有面擋土牆,上面有一到六年級的創作圖案,一年級的用個掌印壓下去,順著手指頭的方向畫出一隻漂亮的長尾雞,六年級用彩色的石頭排列成圈圈的幾何狀圖案。我們的孩子,進學校時很有創意,被我們教了六年以後,就變成石頭,這就是一定要進行教改的原因。
我自己覺得,除了行為不要逾矩的最低下限外,教育者(包括父母、部長在內)要放手讓人全面自我發展,小孩才會有創造力!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他可以是放射線、雙曲線或反折線,甚至可以是個圓,只是需要你主動塑造,互動經營,相輔相乘,完成屬於你自己的圓。